2014 05 27 13 31 [電源] 整理自mobile01.

 

 

摘自 http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501&t=1408727&p=4

 

明明ming  2010-02-05 14:23  #33
75W 是intel 的定義, PCI*16 的供電能力是75w , 不過這個數據時常在 SLI 或是clossfile 時超出甚多導致24pin中的 12v 融掉.

有機會你自己量看看就知道了,75w 在雙卡以上會超出甚多.
屁屁仔 2010-02-05 22:25  #34
全日系電容->確定為全日系電容(副(附)電容可能為它牌)

全系列日系大電容->指同系列主電容為日系電容(好一點的二次電容也為日系電容)

全日系大電容->指同系列主電容為日系電容(好一點的二次電容也為日系電容)

全面日系電解電容->同一,指同系列確定為全日系電容,但沒固態的,寫的很淸楚啊(副(附)電容可能為它牌)


日系長效大電容->指主電容為日系電容,也有可能只有一顆

日系電容->指主、二次、副(附)電容為日系電容,也有可能只有一顆

全系列採用超高效能日系電解電容->指主、二次、副(附)電容為日系電容,也有可能只有一顆
hungyi212 2012-04-25 23:33  #74
一直想不透為什麼會有人去省那顆電阻,所以今天特別去找出那個錫糊起來的電源,把他翻個正面一看

原來是我誤會它了,那三根金屬就是電阻大約幾mΩ~25mΩ左右,材質是合金。
沒考慮到那是同事買來分析的,應該是他糊上去的,害我搞了烏龍,真是對不起各位。我們還是要相信廠商不會省這個。

接著之前講的,ic正常不會產生大電流,只有燒毀後、被燒斷前會有大電流。

ocp是用來保護電源供應器的功率元件(mos)。與主機板無關。
scp與ocp是一樣的,只是偵測的不一樣,ocp是偵測電流,scp是偵測電壓,一樣是保護電源供應器的功率元件(mos)。與主機板無關。
opp,跟ocp一樣,opp的偵測源是ocp。所以也是保護電源供應器,與主機板無關。
otp,過溫保護,感測器在那?通常在電源供應器的mos散熱片上,所以也是用來保護電源供應器,與主機板無關。
uvp,有(ac)uvp跟(dc)uvp,一個是ac電源的低電壓保護,一個是dc輸出的低電壓保護,ac的部份用來避免電源供應的效率過差,或是異常 動作,(原則上卡的越緊對廠商越好,可以避免不可預期的事發生),dc的部份也是一樣。這項可以有效的預防板子發生燒毀,但是設計板子時應該都要把低壓考 慮進去(我覺的有點雞肋)。
所以uvp的部份是保護板(ac&dc)子跟電源供應器(ac)。
ovp,比較複雜一點,第一種情況由電源供應器自已產生的高電壓,這個有兩種狀況,a狀況;控制ic常態性的轉出高壓,及偶發性的轉出高壓,常態性的應該 買不到,但是偶發性的有可能遇到,這樣有問題的ic要保佑他的ovp有作用,若很不幸的來一次高壓,又很好運的ovp有作用,恭喜,你可以保住你的電腦, 若不是這麼好運只好問候人家媽媽了。b狀況,電容電解液沒了。(短時間內無法擺脫電解電容)。有ovp的保護可以保住你的電腦(ovp最有價值的時候)。 第二種情況就是外力因素,想像一下,一台祼測機正在運作,一個導電的金屬不幸掉到板子上,掉的地方又那麼剛好把12v跟5v短路了一下,這時候就看ovp 做的好不好,若做得不好,保証5v連到的全掛,若做得好,就又賺了一台電腦。
另一種外力,就是雷擊或ac的電源突波,這個就是電源供應器有辨法自保,才有能力保護主機了。至於esd的話就主板歸主板,電源供應器要比板的好,不萬一有esd那電源掛了,很可能連累主機。
所以對主機來說最有用的是ovp。

基本的保護大致就這些。

再來接續狼大的第二段,VRM擊穿是電壓拉高反向二極體蹦潰後才有電流,蹦潰後會先帶來大電流,此時看封裝的能耐的程度,此時看造成vrm擊穿的來源,若 是高壓突波,通是是小面積燒毀,時間越短面積越小,反之面積越大,典型esd擊穿(時間較短)會是小點擊穿,mos有可能還受控(慢慢的就不受控了),此 時ocp還保的了mos(救不了它,可以讓它死慢一點),但是持續通電會惡化,嚴重後就保不了它了,而過壓(時間較長)的擊穿通常是大面積的,所以馬上掛 的機率極高,ocp一樣保不了。
再來分流的截止點是透過分流電阻來偵測,VRM擊穿後的電流不會通過分流電阻,而是直接走總電流的那顆電阻,所以截止點一定在100a那個點。至於損壞大小不用去在意,掛了就是掛了,不可能回復,一般使用者也不會去換元件。
還邊還要補充一點,發生這樣的擊穿後,保護mos的ocp是前一級的ocp,若電源供應該內的mos發生這樣的擊穿,則靠電源供應器的fuse(通常來不 及),cpu旁的dc/dc就靠電源供應器的ocp,不過擊穿後p=v*i(非ron*i*i),這樣功率,ocp點要很低才有用。

同規格(105℃)的電解電容,我做85℃的壽命實驗,3a負載,台製做不過,日製的可以。
電子元件在高溫時壽命衰減的很快,而電源供應器內的mos,輸出的電解電容又是常操作在高溫。一台電腦千年不換的使用者,換機時就算電源供應器沒壞也建議換掉。

一個好的電源供應器,撇開用料不講,最重要的是穩定的輸出電壓,良好的動態響應,低的高頻雜訊,完整的ovp。但是廠商都不會告訴你這些數值。

機殼送的千萬不要用,很快就能讓你換電腦。市面上很多牌子都不錯,但是也有不好的。不必一昧的追求高w數。
eanck寫的方法缺少的是留足夠的w數,電源供應器在使用是電流是跳動的,並非很平穩的值,預留足夠的w數可以在需要大電流時維持電壓的穩定。這個預留 不必很大,算完後大約加100w就很足了。一機單顯卡的電源就直接用顯卡建議的w數就夠了,不必修正,人家以經算好了。至於雙顯卡的就最耗電的那張的建議 值加第二張的實際功耗就夠了。

文書機最好選了,200w、綽綽有餘。(買不到了= =",那選最小的就夠了)

先講這樣吧,有什麼問題再提出來討論。


摘自 http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501&t=3920785&p=2

 

eanck 2014-05-26 14:28  #19

 

 

lmitmih wrote:
坦白說你的第1/2點就很難,很少有廠商願意公布資料,還要花時間用示波器掛出來

除了特別拿來當噱頭的而壓低ripple的機種外,
其它高價機種還不一定敢拿出來。
另外,廠商公布資料很多都是有但書的,在特定有利的情況下所得到的測試結果。

所以幾乎都是去搜尋第3方測試的數據,
國外有很多psu的評測網站,
台灣只有"狼大"願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,
有這份熱誠是很可貴的,測試又不是不要花錢、不要花時間,
夠看頭的儀器又幾十萬,甚至上百萬,
誠實寫評語會得罪廠商,不誠實寫又有損專業和良知。

故拿到數據是有一定難度,且能免費拿到一定要心存感謝,
網站上若有廣告甚麼的就給他通通點一點。

lmitmih wrote:
就算丟出來,不是相關產業也很難看得懂波形是要表達什麼



這一點你就錯了,看懂波形是最簡單的,
只要是理工科系,有接觸過電學,外加有人稍微點一下,
幾分鐘就會看了。

我給你一些參考數據,讓你以後2秒鐘就會看懂波形。

簡單的講,
[1]ripple=最高點-最低點,依差值決定品質。(突波也要算。)
[2]負載愈高,ripple愈大,一般消費者看100% LOADING時的數據就夠了。

100% LOADING時的12V的漣波來說,
40mv以下: 好貨
41~60mv: 一般品質。
61~80mv: 當該psu的其它規格都吻合你的需求時,勉強可以買。
81~120mv: 雖然還在intel制訂的規範內,但不提也罷。

40mv以下也是多數優質psu能達到的境界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
3.3v是做為訊號使用,所以位準精度要求更高,

我個人對3.3v的要求是: (同樣是位於DC OUTPUT 100%)
20mv以下: 好貨
21~30mv: 一般品質。
31~40mv: 當該psu的其它規格都吻合你的需求時,勉強可以買。
41~50mv: 雖然還在intel制訂的規範內,但不提也罷。

※5v一樣是依3.3v的標準。

下面這些網頁你實際去練習一下就會了,非常簡單,小學生都會。
http://www.techpowerup.com/reviews/Seasonic/G550_V2/9.html
http://www.techpowerup.com/reviews/Corsair/CS650M/9.html

至於ripple的高低頻,這個一般消費者不用會,
要改裝和維修才需要懂。